ニュース

news

【日深评论】深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的日本角色

◆日本深圳经贸文化促进会会长  翁道逵

       近日,深圳《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的出台,标志着这座中国改革开放先锋城市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。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,深圳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关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,更将对亚太地区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作为亚洲重要经济体和深圳重要经贸伙伴,日本在这个进程中也扮演着独特而关键的角色。

       日本企业在深圳的投资布局由来已久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索尼、松下、日立等日本企业就陆续在深圳设立生产基地,为深圳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。目前,日本已成为深圳第三大外资来源地,在深日资企业超过千家,投资领域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金融、科技、服务业等高端领域延伸。

       在科技创新领域,深圳与日本的合作不断深化。华为与NTT DOCOMO5G技术研发上的合作,腾讯与软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联合研究,都显示出双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紧密联系。这种合作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,也为两地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
       在文化交流方面,深圳与日本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,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。日本动漫、设计等文化元素在深圳年轻人中广受欢迎,而深圳的创新文化也逐渐被日本社会所认知。

       日本企业看重中国深圳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。深圳拥有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,这为日本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同时,深圳活跃的创新氛围和丰富的人才资源,也为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       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,日本把深圳视为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门户。通过深化与深圳的合作,日本企业可以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建设,分享区域发展红利。特别是在金融、科技服务等领域,日本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
         面对中国的产业升级,日本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。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、品牌运营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,与深圳本土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。

         毋庸讳言,中日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一定竞争关系。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前沿领域,双方企业都希望占据领先地位。这种竞争关系虽然推动了技术进步,但也可能影响深度合作的开展。

         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挑战不容忽视。日本企业严谨的管理风格与深圳快速灵活的商业文化存在差异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效率。双方需要加强沟通理解,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合作模式。

         为深化合作,建议深圳与日本双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,加强政策协调;鼓励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,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;加强人才交流,培养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
         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,深圳与日本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通过深化合作,双方不仅可以实现互利共赢,还将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动力。未来,深圳应继续优化营商环境,完善创新生态,为日本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同时,双方应着眼长远,在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,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贡献。